心靈指南針
【主題特輯文章】
情緒乾坤任我遊-腦神經科學X劇場遊戲X表達性藝術治療
特色服務報導:「家長團體 」
文/台南服務處
愛奇兒家庭的照顧者經常需要處理及承受孩子的情緒,有時也會面對配偶或親戚的情緒,以及學校老師的情緒,若在職,還會接收到工作上他人的情緒等。那照顧者的情緒誰人知?誰來承受?甚至是否自己也忽略了呢?
今年2-3月台南服務處辦理照顧者情緒調適團體,期待透過大腦神經心理學的學習,援引劇場遊戲、綜合表達性藝術治療及自助抒壓技巧,協助照顧者探索與觀察自身情緒變化,同時覺察與辨識自身情緒與生活事件相互制約的模式,練習以較彈性的方式,自我調節和因應。
在一次團體中,心理師請成員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成員在表達時,不自覺會加入很多元素,例如:我當下應該怎麼做、告訴自己對孩子要有耐心或一些曾習得的教養知識…等,因此似乎沒有說到情緒,或是情緒逐漸被教養技巧取代了。也曾有一次,成員彼此想要分享自己的教養經驗建議給正在為孩子問題感到煩躁的成員,但花了15分鐘對話,對方始終無法吸收到資訊。心理師透過這15分鐘一來一往的無效對話情境,引導成員思考是否似曾相似?是否曾面對在有負面情緒下的孩子時,也花過15分鐘甚至更久向孩子說教而沒有效果呢?藉此情境,深刻的體會到心理師所說「我們經常容易先在腦袋運轉、思考而忽略自己或他人身體感受、情緒狀態」的意義。
在這次團體中,透過心理師帶領與身體感受相關的活動、情緒牌卡以及當下成員們互動中自然發生的劇場遊戲等,引導成員探索與觀察情緒的變化,幫助成員由習慣性先從腦袋思考運轉,逐漸覺察身體感受、情緒,並學習接納與調節情緒。
【心靈指南針-系列文章】https://www.ah-h.org/news/index?news_cat=8
支持天使心家族 https://www.ah-h.org/donate_project/project/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