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被看見,家庭更完整』 文/台南服務處
本次講座胡智淵諮商心理師透過自己身為愛奇兒手足從小到大生命經驗的分享,讓家長了解作為一個人、一個家庭的小孩、一個愛奇兒的手足之自我發展與家庭間的拉扯與矛盾,讓家長可以看見手足的辛苦與需求,使家人間的互動可以更輕鬆自在。
家庭有生命週期、階段與發展,但愛奇兒家庭的父母與手足都會因愛奇兒受限,愛奇兒是天使,但產生的限制影響也是真實的。
健康手足在家庭不同階段可能面對之議題
兒童前期0-5歲,獲得關注較少而感到嫉妒,例如:因認知有限而無法理解愛奇兒姐姐的障礙,及為什麼大家把較多注意力放在姊姊身上,讓他覺得失寵。或因為對愛奇兒障礙的誤解而產生懼怕。
學齡期6-12歲,開始有負擔,心裡產生照顧責任及如何告知朋友老師、娛樂受限…等問題。例如:講師透過與其他手足對談,才了解姊姊身為愛奇兒的辛苦,也為過去行為感到自責。
青少年期12-21歲,面對污名化和尷尬的議題、會過度認同愛奇兒(親職化)、影響其生涯選擇。這階段更加渴望在情感關係中獲得親密感,想照顧家庭又想追尋自我生涯。當講師面對家人生病、經濟變故、父親情緒;及自身課業繁重與過去被霸凌經歷產生的人際問題,讓他想為家裡付出卻無能為力,這種親職化的深度壓力令他感到挫敗窒息,只能哭,每天哭三個小時,甚至逃家…。
成人期21~歲以後,則須面對規劃成為監護人的可能及如何找尋適當的居所,是否與父母愛奇兒一起住..等議題。如同講師逐漸意識雙親年紀大,體力越來越差,需要被照顧;面對伴侶選擇,會擔憂未來另一半是否接納愛奇兒,在交往時提起姊姊的事,好讓對方有心理準備。最後則是目前正面對的接棒與未來的迷惘…。
愛奇兒家庭對手足之正、負面影響
面對自我方面,較具同理心、責任感、抗壓性;負面則是易有罪惡感、親職化、自我認同須調適、生涯規劃需配合家庭、對生育感到不安。面對家庭方面,家人連結更加緊密;負面則感覺被父母忽略、不公平、手足競爭、自責。社會方面,多扮演照顧者、教導者和管理者;負面則須承受他人異樣眼光、影響同儕間的互動。
講師最後提出茁壯手足的概念,從心理師自己成長經驗,點出支持手足的自我發展,才會讓手足茁壯到有能力回頭支持家庭,產生正向循環使家庭更完整。建議如下:
1、幫助手足認識、理解愛奇兒的真實情況
2、適度滿足手足渴望被關愛、肯定、讚美的需求
3、同理手足的心情,而不責備他們不懂事
4、透過同質性的支持網絡,以滿足同儕需求(例如:讓手足參加天使心家族的手足成長團體)
5、建構未來共識,適度讓成年手足參與家庭事務討論
面對愛奇兒,手足和父母一樣,同樣會經歷衝擊與失落。對於一個孩子,實在是不容易的歷程!爸媽辛苦了!也請給自己多點空間吧!
捐款支持:2020愛奇兒家庭喘息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