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粉絲專頁
YouTube影片專區
給力講堂
English
認識天使心
緣起與願景
組織架構
經典活動
服務成果報告
財務報告
雙月刊
服務據點
人才招募
電子報
天使心訊息
全部文章
重要公告
媒體報導
專業服務
人物故事
社會宣導
公益合作
影音專區
活動行事曆
我們的服務
我們服務的依據
關懷與支持
照顧與成長
一起共創未來
社會宣導
聯絡我們
志工專區
志工需求
加入志工
手足專區
服務說明
成年手足常見QA
心靈補給站
活動與課程
如何幫助手足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立即捐款
專案捐款
捐款方式
捐款Q&A
捐款徵信
企業合作
我要捐物
選單
捐款
認識天使心
緣起與願景
組織架構
經典活動
服務成果報告
財務報告
雙月刊
服務據點
人才招募
電子報
天使心訊息
全部文章
重要公告
媒體報導
專業服務
人物故事
社會宣導
公益合作
影音專區
活動行事曆
我們的服務
我們服務的依據
關懷與支持
照顧與成長
一起共創未來
社會宣導
聯絡我們
志工專區
志工需求
加入志工
手足專區
服務說明
成年手足常見QA
心靈補給站
活動與課程
如何幫助手足
聯絡我們
捐款支持
立即捐款
專案捐款
捐款方式
捐款Q&A
捐款徵信
企業合作
我要捐物
首頁
天使心訊息
天使心訊息
全部文章
重要公告
媒體報導
專業服務
人物故事
社會宣導
公益合作
影音專區
天使心訊息
年度:
請選擇年度...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標籤:
請選擇...
講座
家長
早療
336
音樂會
學齡
手足
喘息
志工
企業
興趣小組
友好里
捐款
親子
夫妻關係
諮商
宣導
專家分享
關鍵字:
搜尋
人物故事
2022/05/18
【人物故事】我的愛奇兒全能媽媽之路
從孩子4個月大開始做早療、跑復健,每天我的行程塞滿滿,深怕錯過一點點,孩子就無法進步。我沒空自怨自艾,直到孩子進入早療機構,我才稍微放慢腳步。
家長
親子
夫妻關係
專業服務
2022/05/11
【人物故事】溫柔敘事 母親勇氣養成術--美玲
每天六點準時起床的美玲,從準備三餐、孩子上下學、帶Megan外出早療、盯兒女功課,到讓孩子們上床。生活的齒輪一個卡著一個,這就是美玲作為愛奇兒母親的日常。
家長
親子
夫妻關係
專業服務
2022/05/09
【新聞報導】罕病兒母親黃淑華化災難為祝福 獲頒高市「給力媽媽」
罕病兒母親黃淑華化災難為祝福 獲頒高市「給力媽媽」
目前在天使心家族社福基金會擔任關懷志工的黃淑華,育有罕病兒,常以自身經歷鼓勵相同遭遇的家庭,成為別人人生低谷的支持力量,獲頒高雄市「給力媽媽」
家長
親子
宣導
社會宣導
2022/04/25
【社會宣導】今天的我很好 明天的你請陪我繼續走
108年5月15歲以上身心障礙者有112萬8,822人,其中就業者21萬4,924人,剩餘為未就業或無法就業人數達91萬3,898人。而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可安置人數卻僅有2萬2,374人。
家長
友好里
宣導
專業服務
2022/04/18
【專業服務】照顧與成長-父母手足成長服務
天使心家族服務多元,個別諮商、夫妻諮商、成長團體、主題工作坊、放風日、喘息營、手足營等皆涵蓋其中,無論是過程中與結束後,參與其中的家長與手足總是有許多深刻感觸……
家長
手足
專業服務
2022/04/14
【專業服務】情緒Fun一Fun,好好愛自己!
家長許多情緒大多是與愛奇兒互動或教養有關聯,藉由理解與檢視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從而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
家長
喘息
專業服務
2022/04/07
【專業服務】只要開始就可以了--家長喘息
曾經有家長說,他聽了好多自我照顧的課、跟著書本學著如何照顧自己,結果去做了很多平常沒做過的事情,反而覺得好疲累、也好迷惘─我自己這樣真的做對了嗎?
「只要呼吸就好,像平常一樣,不用特別深呼吸或憋氣、只要專注在自己身上就好。」
家長
喘息
諮商
專業服務
2022/03/01
【專業服務】爸媽放風日,就是孩子的玩耍日
讓父母幾乎沒有辦法思考自已的需要。但在忙錄的生活中,總有那麼一刻想著「若是能停一下,即使只是無所事事,讓心情放放風、喘口氣也好。」
講座
家長
手足
喘息
親子
媒體報導
2022/03/01
【新聞報導】面對「發展遲緩」的女兒,我以為只要辛苦幾個月⋯⋯
詠晶應該有發展遲緩的現象對比一般孩子在 5 個月大的時候,上半身已經有力量挺直、目光也能夠追視,但這些部分的進度詠晶都落後,需要早期療育及早介入。
這樣看似簡單的幾句話,敲碎了我人生美好的夢想(原本還想帶著她繼續出國深造),只覺得心中充滿困惑、矛盾、驚嚇……
家長
親子
夫妻關係
專業服務
2021/11/19
【專業服務】信託給愛奇兒家庭一個安心的保障-天使心給力講堂
很多愛奇兒家長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就是如果有一天自己不在了,愛奇兒由誰來照顧?還有,未來能有足夠的錢讓他(她)好好過生活嗎?很多家長雖然知道信託是一個很好的工具,但卻因為有許多一知半解的地方,導致心動卻常常沒有行動。在我們的實務工作中,不時發現一些家庭,當想進行信託卻已經來不及了,令人萬分遺憾。
家長
專家分享
1
2
3
4
×
訂閱電子報
訂閱:
我要訂閱
取消訂閱
姓名: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