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在我還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成為手足
——手足翊熏的尋回之路
我是一名大學生,也是健康手足。
最初接觸到「天使心家族」並不是在我人生最艱難的時刻。在過去我所經歷的過程,不論是心理諮商師、學校輔導室,甚至精神科醫生,都從未向我提及任何與手足相關的重要資訊。甚至妹妹曾經待過的復健中心、醫院與學校,也都沒有傳遞過這類訊息。
一直到長大,在構思畢業專題時,我希望將作品扣回我的人生議題—手足,那時,我才第一次接觸到天使心家族,也更確信這個議題有多麼重要且有價值。
我參與過許多志工活動,接觸了不同年齡層的健康手足。一開始,我以為手足面臨的問題與一般孩子無異,都是人生中每個人可能會遇到的課題。但隨著深入交流,我才逐漸意識到,我們之間其實存在一些獨特的共同傷痕與課題。
▌ 曾將自己的受傷視為麻煩
7/19那天,我參加了一場手足DC平台直播,一位參與者的生命分享令我非常動容。她說,自己一直沒有察覺心理狀況的異常,直到有一天精神徹底崩潰,才意識到「我有問題了」。
她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有天她在學校體育場受傷,當媽媽趕到現場關心她時,她的第一反應不是安心,而是崩潰大哭,並說:「對不起,我怎麼會把自己弄受傷了?」
這句話背後藏著強烈的自責與深層的壓力。她不是害怕疼痛,而是害怕「讓媽媽擔心」,甚至將自己的受傷視為一種「麻煩」。
我聽到的當下非常有共鳴,因為這種「直到崩潰才察覺異常」的歷程與我的經驗高度重疊。我們很多人在壓力中長大,卻從未察覺那些壓力的存在,更不會將它與「我是身障手足」這件事連結起來。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壓力不是顯而易見的,而是潛移默化地滲透日常。我們習慣壓抑、習慣忽略自己,直到某一刻情緒潰堤,才驚覺問題的存在。這種慢性耗損,往往難以被自己覺察,更難被社會與家庭看見。
▌我還愛「愛奇兒」嗎?
後來,我參加了一場手足藝術治療活動。與其他夥伴互動的過程中,我忽然想起,自己曾經希望妹妹是健康的、與一般孩子無異的。
那樣的話,我會成為一個很好的姐姐,帶著她一起去做很多事情、互相陪伴。那是我曾經的夢想。當我從深埋的記憶中回想起與她的美好童年時光時,也勾起了我近年來反覆思索的問題—我到底還愛不愛她?
在那一刻,我連結起過去與現在,並得到了一個答案:我依然愛她。
因此,我希望能重新連結我與她的關係,以如今成長後的自己為起點,重新學習如何好好愛她,也好好愛自己。
▌想對過去的自己說什麼?
來天使心家族一個多月後,社工問我:「如果可以,你會對最辛苦時的自己說什麼?」我愣了一下,因為我的答案並不是直接對自己說話,而是想把話留給爸媽。那時的我正值青少年,情緒與荷爾蒙波動劇烈,對外界刺激的承受力與理性分析能力都還未成熟。若在那個階段過度強調我的「手足角色」,反而適得其反—原本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反覆思索中會被無限放大;又或者將一切困難過度歸因於「因為我是手足」,而錯失正確面對與調整的機會。
這些非預期的心理反應,甚至可能讓問題惡化。因此,比起對自己說什麼,我更希望提醒當時已經是成人的爸媽,而不是那個情緒不穩的自己。
➔ 如果能對爸媽說一段話,我會說:
「小時候的我,對你們有過無盡的怨言,甚至說過『為什麼沒有經過我同意就生下我』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我確實因為你們承受了同齡人未曾經歷的苦,但我忘了,你們並非故意讓我承受這些。看著那個滿是怨氣的我,你們一定既心痛又自責。若能再來一次,我希望自己能更早意識到—你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那麼,我或許會選擇陪著你們,讓我們全家一起走過那段艱難的時光。」
➔ 而如果能對跟我有相同經驗的手足說一些話,我會說:
「要開始療癒,最重要的是『有病識感』—你必須先知道自己受傷了,才能開始復原的旅程。這個過程現實且痛苦,就像一個你從未察覺的傷口,一旦被發現,反而會更痛。但正因為你『感覺得到痛』,才代表你終於有機會開始治療它。」
「所以,我想告訴你們:你們已經踏出了非常關鍵的第一步,真的很勇敢。雖然會痛、會難過,但這是邁向『新生』的起點。」
「我必須誠實地說,這不會是一個有終點的課題。身為手足,這份經驗會以某種形式伴隨你的一生,不會在某個階段結束,也不會徹底消失。但也因為如此,我們會比別人更早學會思考,更早看見一些不同的風景。這份獨特的經歷,會成為你理解世界的一部分,而你也會因此變得更加堅強與溫柔。」
❝ 這也是為什麼,我深深覺得:天使心家族,以及手足議題的存在,是如此重要 ❞
• 走進➔ 手足專區,看見和你一樣的故事
• 支持➔ 2025,愛奇兒手足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