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天使心家長團體:「走訪親密關係之源地~原生家庭」
整理報導 / 王懿晨
「從小父母就教我凡事要靠自己,不要隨便開口向別人求助。當我成為愛奇兒媽媽,面對愛奇兒各式各樣的需求,我努力用自己的力量去照顧他,雖然覺得自己好累快撐不下去,但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向別人求助…」
以上的場景發生在天使心2019年七月舉辦的家長團體:「走訪親密關係之源地~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是什麼?我們都有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這個家稱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對我們長大後的夫妻或親子關係之影響是無時無刻、如影相隨,由上述團體成員分享中可窺一二。團體帶領者張秀娟心理師在四次團體十二小時活動中,透過畫畫戲劇等藝術形式,讓成員在創作與行動中充分體驗原生家庭從過去到現在如何影響著我們。
愛奇兒的各種照顧需求,對父母而言,不單單是一時的危機,更是持續一生的壓力,研究顯示,愛奇兒父母支持資源越多,壓力調適良好的機會越高。然而,在原生家庭習得「凡事靠自己」而不多加運用社會資源與支持,會讓自己的愛奇兒父母之路越走越疲憊、越封閉。有些原生家庭的影響,原因不僅僅是個人,更是代代相傳的「文化」。例如,華人文化中傳統「金錢與成就」的父職內涵使父親較少考慮到親職的問題,較少參與家庭造成與子女的疏離。然而,愛奇兒家庭卻比一般家庭更需要父母一起合作來照顧孩子。
轉化原生家庭的三件事
團體中,讓愛奇兒家長體驗到三件事:一是「先看到」。看到過去從原生家庭習得的「生存法則」已不適用現在自己愛奇兒家長身分。二是「做選擇」。看清楚的目的就是放下過去,做出合適的新選擇。三是「多練習」。選擇向他人求助或選擇參與家庭生活等,都是不同於原生家庭的新行為,或許不習慣,所以需要讓自己多練習。
愛讓我們走出負面影響,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張秀娟心理師特別提醒,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雖然有傷但也有愛;有阻力也有助力。父母是許多孩子生命中最初的偶像,但父母會犯錯,特別是我們自己當父母後更可以理解。我們不是要某人為自己童年的傷害咎責,但我們需要學習為成年的自己負起責任,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內在小孩」好好愛回來,因為敷療後的傷口會流出愛,愛能夠讓我們漸進走出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有能力做出適合自己的新選擇,進而活出成熟、自主與愛的人生,這也就是天使心「父母先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的服務內涵之一。